2011年3月10日 星期四

[Linux 文章收集] rsync – 備份伺服器

轉載自 這裡 
前言 : 
rsync 是一個遠端檔案的備份、同步程式,用 man 查 “rsync” 得到的名稱: “rsync – faster, flexible replacement for rcp“,實際上使用也確實如此. rsync 目前由 samba 的團隊在發展 (網址: http://rsync.samba.org/),它有它自己的演算法,可以很有效率的傳輸檔案, 支援 rsh 及 ssh 加密傳輸,應該是目前最常被做為資料同步或異地備援的工具. 
大部份的 Linux 應該都有安裝 rsync 了,如果沒有,就直接用 apt 或 yum 安裝即可. 

名詞解釋 : 
不知是否有人會誤解下列的名詞,不過,一開始使用 rsync 我就有點誤解了,所以先說明如下 : 
- 備份伺服器: 

有執行rsync 服務的伺服器,等待 “Client 端” 將檔案傳輸過來做備份。

- Client 端: 

在自己的電腦執行/usr/bin/rsync,將檔案傳到 “備份伺服器” 做同步或備份

啟動備份伺服器 : 
1. 在備份伺服器編輯 "/etc/xinetd.d/rsync",找到 : 

disable = yes

改為 

disable = no

儲存後,執行 : 

service xinetd restart

備份伺服器的設定檔 : 
rsync 服務的設定檔主要有兩個,一個是 “/etc/rsyncd.conf”,一個是自訂的密碼檔. rsyncd.conf 的設定格式如下 : 

  1. #中括號內的文字是自訂的備份代號,設定檔內可以有多個備份代號,每個代號之下可以有自已的設定  
  2. #以下這一行是 log 檔的位置(非必要)  
  3. log file = /var/log/rsync.log  
  4. [web1]  
  5.   #備份之檔案的存放路徑 (請先建立好路徑,並且要讓下面的 uid 及 gid 可以寫入檔案)  
  6.   path = /var/backup/web1  
  7.   #驗證的用戶名稱 (此名稱只需存在於密碼檔裡面即可)  
  8.   auth users = john  
  9.   #允許用戶的來源  
  10.   hosts allow = 192.168.1.0/24 192.168.2.0/24  
  11.   #執行程式時所使用的用戶及群組名稱,同時也會成為備份之後檔案的擁有者及擁有群組  
  12.   uid = root  
  13.   gid = root  
  14.   #密碼檔的位置  
  15.   secrets file = /etc/rsync.password  
  16.   read only = no  
從 rsync.conf 內自訂的密碼檔位置為 “/etc/rsync.password”,這個密碼檔只是一個純文字檔,格式很簡單,”每一列一個用戶名稱對應一組密碼”,密碼也僅是明碼而已。我的 “rsync.password” 內容如下 : 

john:7810

新增密碼檔之後,要將權限設為 600,否則啟動 rsync 服務時會有錯誤 : 

chmod 600 /etc/rsync.password

完成設定檔之後不須要再重新啟動 xinetd. 

Client 端 : 
Client 端所需要做的僅是執行 “/usr/bin/rsync”,rsync 做為同步處理時,常用的參數如下 : 
* -a, –archive: archive mode, equivalent to -rlptgoD 

最常被使用的參數,相當於同時使用 “-rlptgoD”

* -v, –verbose: increase verbosity 
* -R, –relative: use relative path names 

備份後,使用 Client 端完整的路徑,不加此參數,則為相對路徑

* -H, –hard-links: preserve hard links 
* -S, –sparse: handle sparse files efficiently 
* -z, –compress: compress file data 

壓縮傳輸的資料,以減少傳輸量

* –delete: delete files that don’t exist on sender 

進行同步時,Client 端如果刪掉檔案,則備份伺服器也同時刪除該檔案,以保持兩邊檔案的一致

* –progress: show progress during transfer 

即時顯示檔案傳輸的進度

* –password-file: get password from FILE 

密碼檔的位置,如不輸入此參數,則程式執行時會詢問你

Client 端的密碼檔也是純文字格式,只要把正確的密碼輸入進去即可,同樣使用明碼,就是備份伺服器所設定的那個密碼。例如我的密碼檔放在 “/etc/myrsync.password”,那檔案的內容就是 : 

7810

新增密碼檔之後,同樣要將權限設為 600 : 

chmod 600 /etc/myrsync.password

再來就是進行檔案的傳輸了,rsync 指令的語法如下 : 

/usr/bin/rsync [-參數] [--參數] [--password-file=Client 端的密碼檔位置] [Client 端要備份的檔案路徑] [用戶名稱@備份伺服器位址::備份代號]

假設我要將 Client 端的 /var/www/html 下的檔案傳輸到備份伺服器 (備份伺服器的 IP 是 “192.168.1.99″),那我就執行 : 

/usr/bin/rsync -avHSz --delete --password-file=/etc/myrsync.password /var/www/html john@192.168.1.99::web1

第一次執行時,傳輸檔案的所花費的時間會比較長,第二次執行就只會傳輸有新增或更新過的檔案,時間就會縮短很多. 
Ps. 

請注意 /var/www/html 的後面有沒有多一個 "/" 的結果差很多,有 "/" 的話那同步過去的會是整個 /var/www/html 的內容(/var/www/html/*),沒有 "/" 會在目標路徑建立一個 html 目錄,目錄下才是 /var/www/html 的內容

檔案傳輸完成之後,到備份伺服器的 /var/backup/web1 下查看,就會多出一個 html 資料夾,這就是剛剛 rsync 傳輸過去的檔案. 而將以上的指令加到系統的 crontab 就可以定時同步檔案了. 

補充說明 : 
* [Linux 小學堂] 柏青哥 SuSE Linux : Section 8.1 - crontab 排程

rsync - exclude files and folders
rsync is cool. What would be even cooler would be excluding particular files or even a whole folder from the backup process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[Git 常見問題] error: The following untracked working tree files would be overwritten by merge

  Source From  Here 方案1: // x -----删除忽略文件已经对 git 来说不识别的文件 // d -----删除未被添加到 git 的路径中的文件 // f -----强制运行 #   git clean -d -fx 方案2: 今天在服务器上  gi...